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对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赠 荷 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曲 池 荷卢照邻②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注】 ①伦:同等,同类。②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长期仕途失意

A.李诗中不相伦意谓世人重花轻叶,金盆表现了对花的偏爱

B.李诗惟有二句与首二句形成对比,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

C.卢诗写浮香绕岸,实际表现的是夏荷的盛开,以嗅觉写之,十分巧妙

D.卢诗常恐二字带来角色转换,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

E.两首诗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对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注]心逐南云逝,形随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隋朝,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即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唐军未收复长安时。

第 19 题 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著名唐诗,从内容上看,都是写()

A.送别

B.隐逸

C.田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

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的首句写景,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

B.王诗的三、四句抒情,主人公殷勤弄筝,沉浸于所弹乐曲之中而忘记归房

C.杜诗中的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D.杜诗中的二、四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话,但情蕴其中,耐人寻味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赠别二首杜牧(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是杜牧写给相熟的歌伎的。其一盛赞了她的美丽,其二表达了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

B.《其一》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寥寥数语把歌女的青春美貌和高洁品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C.多情却似总无情二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不得不无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D.《其二》本是写惜别之情,却浓墨重彩地写了一支蜡烛。蜡烛有心是有芯的双关。诗人把蜡烛拟人化,蜡烛燃到天明就好像垂泪到天明,仿佛诗人离去之后,歌伎坐在桌前相思等待的样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诗歌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姜夔其三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③客灯。其五三生定是陆天随④,只向吴松作客归。已拼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注】①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诗人访石湖范成大,除夕乘舟归溪途中写了这组诗,共十首。②黄帽:俗称艄公,指以划舟、撑船为业的人,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④陆天随: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描绘出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的情景

B.其五前两句诗人自比唐代隐士陆龟蒙,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乘舟浪迹江湖,远离世事的纷扰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指倩人和着雪洗去旅途中的衣服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比较两首诗歌,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其三和其五都在前两句中直接点出了归这一主题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