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的辐射强度与波长和温度之间关系。()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的辐射强度与波长和温度之间关系。()”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哪个定律可用来计算黑体光谱辐射力()。

A.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B.普朗克定律

C.斯蒂芬公式

D.基尔霍夫定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与温度T成反比,即并近似计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与温度T成反比,即

并近似计算b的数值,准确到二位有效数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天文学中常用热辐射定律估算恒星的半径。现观测到某恒星热辐射的峰值波长为λm;辐射到地面上单
位面积的功率为W。已测得该恒星与地球间的距离为l,若将恒星看作黑体,试求该恒星的半径。(维恩常量b和斯特藩常量σ均为已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克希霍夫定律的内容是()

A.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B.灰体的辐射能力与其吸收率的比值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

C.灰体能够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D.吸收率+反射率+透过率=1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是1965年以来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的具有热辐射谱的背景辐射,温度约3K(即绝对温度3度)。上世纪40年代末,美籍俄国物理学家盖莫夫、美国天文学家阿尔弗等提出并发展了“大爆炸宇宙论”。他们预言,以100多亿年前的那次“大爆炸”肇始的宇宙,冷却到今天,应处处充满温度是绝对几度的“背景辐射”。60年代初,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彭齐亚和威尔逊为了改进与卫星的通讯,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接收天线系统,1964年,他们在测量“银晕”(银河系外围由稀疏分布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球形区域)气体的射电强度时,发现存在着无法消除的背景辐射,它在7.35厘米处的微波噪音与3.5K的黑体辐射相当。这种背景辐射的各向同性程度极高,所以它必定来自整个天空,而不可能源自某个孤立的物体。1965年,他们又把辐射温度订正为2.7K,并在当年7月把这个发现公之于世。这就称为3K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黑体辐射谱”。只有当辐射和物质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作用,黑体谱才能形成。现今宇宙间的物质的密度极低,它们和辐射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必定起源于很久以前。微波背景辐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度各向同性:在天空的各个方向上,辐射强度的差异不超过千分之三。这说明在如今相距极远的诸天区之间,早先存在过导致辐射的均匀化的相互联系。以上特征都和宇宙不断膨胀由热变冷的大爆炸理论作出的预言相吻合。所以人们认为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对大爆炸宇宙论的有力支持。它是20世纪天文学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为此,两位发现者同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励。按照本文,微波背景辐射的准确温度应该是:

A.3K

B.2.7K

C.3.5K

D.7.35cm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普朗克量子假说是为解释()。

A.光电效应实验规律而提出来的

B.X射线散射的实验规律而提出来的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而提出来的

D.原子光谱的规律性而提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一个黑体表面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总能量Q与黑体本身的绝对温度T的()成正比。

A.四次方

B.五次方

C.三次方

D.二次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帕金森定律揭示了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动力是()。

A.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

B.官员们相互之间制造工作

C.官僚机构竞争激烈

D.官僚机构的交易成本降低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 22~26 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

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 22~26 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年后,苏轼(公元1037-“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越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程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因素的促进,我们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善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第 22 题 阅读从开头到“艺术就越优秀”几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9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100W钨丝灯在1800K温度下工作。假定可视其为黑体,试计算每秒钟内,在5000到5001波长间隔内发射多

1100W钨丝灯在1800K温度下工作。假定可视其为黑体,试计算每秒钟内,在5000到5001波长间隔内发射多少个光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热辐射和光辐射的区别在于()。

A.光辐射服从反射和折射定律,热辐射不服从反射和折射定律

B.光辐射不服从反射和折射定律,热辐射服从反射和折射定律

C.光辐射和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不同

D.光辐射能在均一介质中作直线传播,而热辐射不能在均一介质中作直线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