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状污染物

A.≤1μm

B.≤100μm

C.≤10μm

D.介于10μm~100μm

答案
收藏

B、≤100μm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A.5μm

B.10μm

C.15μm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

A.10

B.20

C.30

D.40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A.5μm

B.10μm

C.15μm

D.20μm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TSP,英文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

A.对

B.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PM2.5检测的城市之一。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的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温越高,PM2.5运动越剧烈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D.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可吸入颗粒物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A.5μm

B.10μm(微米)

C.15μm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总悬浮微粒又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用TSP表示,它的粒径小于100微米,包括飘尘和降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就形成霾。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从以上材料不能推出的是()

A.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在本质上两者大体相似

B.雾和霾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显著不同

C.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

D.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起关键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大流量采样法采样、进行大气中总悬浮

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大流量采样法采样、进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称重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

A.5

B.10

C.4.5

D.2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