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关系中设定年龄字段的值域为10-25的整数,如果输入某同学的年龄为2,将违背关系完整性中的()。
A.参照完整性约束
B.实体完整性约束
C.数据完整性约束
D.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A.参照完整性约束
B.实体完整性约束
C.数据完整性约束
D.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设教学数据库中有三个关系: 学生关系 S(S#,SNAME,AGE,SEX) 选课关系 SC(S#,C#,GRADE) 课程关系 C(C#,CNAME,TEACHER) 用SQL语句实现下面查询: 1.查询不学C2课的学生姓名与年龄。 2.求刘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3.求年龄大于女同学平均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4.检索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即在表S中找学生,要求这个学生学了全部课程。换言之,在S表中找学生,在C中不存在一门课程,这个学生没有学。 5.往关系C中插入一个课程元组(‘C8’,‘VC++’,‘BAO’)
A.displayallfornl>20
B.displayallwhilenl>20
C.listfornlwhilenl>20
D.listwhilenl>20
A.教师的教学目标
B.合作任务的特点
C.学生可用于合作学习的时间
D.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E.学生已有的合作学习基础和合作技能
F.学生的年龄与性别
关系数据库中有三个关系:
学生:S(Sno,Sname,Ssex,Sage, Sdept)其中:Sno:学号,Sname:姓名,Ssex:性别,Sage:年龄,Sdept:系名;
课程:C(Cno, Cname,Teacher)其中: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Teacher:教师;
选课:SC(Sno,Cno,Grade)其中:Sno:学号,Cno:课程号,Grade:成绩,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实现下列1,2小题:
(1)检索年龄为19岁的女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2)检索不学课程号为“C135”课程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系名
A.可以将字段插入到任意文字对象中,以在图形或图纸集中显示您要更改的数据
B.字段更新时,将自动显示最新的数据
C.用户不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定字段的类型和内容
D.字段可以包含各种信息,例如面积、图层、日期、文件名、页面设置名称等等
对于学生选课关系,其关系模式如下: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
社会团体(编号,名称,负责人,活动地点)
参加(职工号, 编号,参加日期)
其中职工表的主码是职工号;社会团体表的主码是编号,外码是负责人;参加表的主码是职工号和编号的属性组,外码是职工号、编号;
试用SQL语句定义职工表、社会团体表和参加表,并说明其主码和参照关系。
A.我们的科学遗产。
B.两个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
C.有序与无序的关系问题。
D.席卷全球的“混沌”热。
混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普利高津曾经指出,至今我们的科学遗产中尚有两个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序与无序的关系问题。当前,席卷全球的“混沌”热,可以说是这个领域中的新范畴。
自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以来,确定论的观点在自然科学体系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不相信上帝是掷骰子(注:骰子,一种赌具)的。”拉普拉斯早就宣称,只要给他初始条件,他就可以预言未来的一切发展。幕布尼茨也曾认为,数学将能解决一切争议,一旦遇到不同意见,那就计算计算。在他们眼里,客观世界本身的运动规律是确定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961年,气象学家洛伦兹用计算和数值模拟天气变化时,发现仅仅千分之一差值的输入竟会引起巨大的差异。后来,他在演讲中以蝴蝶为比喻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后来,这一假想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蝴蝶效应”。1963年,他又进一步研究了三个非线性的确定性方程组,发现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会产生随机解,计算机打出的图形为三维双螺旋曲线,后来这组曲线被科学家们作为表示“混沌”的经典图形而引用。
1972年,约克偶然发现了洛伦兹发表在一家气象杂志上的文章《决定性的非周期流》,接着,有意识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75年,约克和他的学生李天岩发表了《星期三意味着混沌》一文。从此,“混沌”步入科学界,成为一门新学科。
1976年,数学生态学家梅对一个很简单的非线性种群增长差分方程模型进行研究,也发现在一定参数值域内会产生随机解。这一研究影响深广,它诱使许多科学家都卷入这场“混沌”热之中。
文中画线的“这个领域”指的是()
A.我们的科学遗产。
B.两个未得到答案的基本问题。
C.有序与无序的关系问题。
D.席卷全球的“混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