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

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摘编自《人民日报》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先驱很多都参与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发现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获得了各方的赞誉B.——[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1689-1799》C.材料二 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注: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D.——阿尔德伯特《欧洲史》E.(1)材料一中牛顿的发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F.(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完美的世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概述其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B.——《十日谈》C.材料二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D.——李侃《中国近代史》E.(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并概括作品所表达的理念F.(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并从18世纪后半期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角度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直接贡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
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

据专门从事生态环境研究的专家介绍,安全其实是针对风险来说的,就像以前有人提出粮食危机一样,人们才知道原来粮食也会有被人吃光的危险。近些年来,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干旱洪涝、沙尘暴、泥石流、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问题等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发展,还有我们生存的环境。由于人口激增,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加快,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受到威胁,那是应该考虑生态安全的问题了。

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什么?

A.人身安全

B.财产安全

C.生命安全

D.人类生存的环境安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一个亘古的话题,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历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时全国人口仅2 000万,森林覆盖率达53%,黄河河水清澈。但自秦汉开始,人口成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已达5 959万人。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国家鼓励屯垦实边,毁林开荒,黄土高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河由浑变黄,逐步淤积成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宋朝300年间,黄河决口40多次;而明朝近300年,黄河决口竟多达60多次。——摘编自秦大河《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A.森林被过度砍伐

B.水土流失严重

C.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过快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该县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近160万亩防护林,目前90%已到达过熟期.近几年,张北县防护林大面积衰死和濒临衰死,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2.张北县防护林大量死亡,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A.加重酸雨危害

B.加快土地退化

C.加速地面沉降

D.产生大量垃圾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大脑是一个特别的器官,虽然它只占全身质量的2%,但是却需要消耗全身能量的20%-25%。大脑也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输送营养的,获得能量供给的同时大脑细胞也会产生废物。大脑中并没有淋巴管,它产生的废物是通过脑脊髓液排出大脑的。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大脑是在睡眠时开始洗掉积累了一天的代谢垃圾,从而恢复活力,维持大脑运转。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如果脑内的垃圾不能及时清除,就会积累到第二天,从而加重大脑的负担

B.大脑清除垃圾的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8个小时左右,正好符合人类最佳睡眠时间

C.只有在人体睡眠时,大脑中产生的废物才易渗透到脑脊髓液中排出

D.不管是睡眠的时候还是清醒的时候,大脑都在不断工作,不断地消耗能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地分布在陆地、高山、平原、天空、江河湖泊和海洋,它们是生物界中的小精灵,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与人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请根据动物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青蛙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随着人口激增、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根据材料回答1~2题。有关世界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存问题

B.当今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C.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当今环境问题正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的我们,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学校艺术节开幕式后,学校广播特殊表扬七(1)班小莉同学:“小莉同学在校园中,没有丢一个垃圾,甚至把其他同学扔的垃圾一一捡起并扔进垃圾桶,扔下的是素质,捡起的是文明。她的行为值得所有同学学习。”此表扬传到校园网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A.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B.(1)小莉同学的行为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C.选项13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有()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