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计算机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某化合物1.6g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有关该化合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A.只含碳元素、氢元素

B.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
收藏

A、只含碳元素、氢元素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化合物1.6g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的单质2.8克与足量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可得到6克化合物RO2,则该元素的原子()

A.具有三层电子

B.具有二层电子

C.最外层电子数为5

D.最外层电子数为4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于2H2+O2点燃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每1个氢分子与1个氧原子完全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关于2CO + O2 ===== 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 2H2O的正确意义是()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条件是点燃)的正确意义是()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关于2CO + O2 点 燃 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或应用正确的是()

A.10g氢氧化钠溶液与10g硫酸铜溶液混合,得到20g溶液

B.1g碳酸钙粉末与10g水混合,形成11g溶液

C.5g硫和5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物质量为10g

D.甲烷燃烧时,甲烷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总和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下列关于可燃物质燃烧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被点燃属于分解燃烧

B.氢气从管道泄漏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C.甲烷和氧气在管道内扩散混合,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D.焦炭的燃烧属于蒸发燃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可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蜡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B. 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和食物的腐败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D. 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但只有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才具有氧化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使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A.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下生成环氧乙烷

B.乙烷和氯气制备氯乙烷

C.苯和乙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苯

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