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的一种特殊宴会。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曾在家中设宴款待唐中宗。

A.八珍宴

B.辋川小样

C.烧尾宴

D.满汉全席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的一种特殊宴会。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联袂而舞、踏地为节”的舞蹈形式,源于汉代,在唐代盛行,是一种歌舞相合的民俗节目,取材于此的古典群舞是()

A.《踏歌》

B.《桃夭》

C.《白纻舞》

D.《南越王》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新加坡曾经贪污盛行的年代是()。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唐代妇女盛行画眉,出现了“十眉图”。()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唐代中期盛行煎茶法,所选用的茶是()。

A.粗茶

B.团茶

C.饼茶

D.末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唐代饮茶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进步。()

唐代饮茶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进步。()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舞赋》是哪一朝代盛行的舞蹈表演形式?()

A.汉代

B.唐代

C.清代

D.明朝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自唐代起,广东逐步兴盛,物质比较丰富,食风得以盛行,逐渐就形成了“食在广东”的美誉。()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开放的街市代替了唐代的集中市制是()城市的特征。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清北京

D.宋东京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唐代饮茶盛行的主要原因系社会鼎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唐代青海地区佛教盛行,如今西宁北禅寺的两尊露天金刚像雕成于唐代。()

唐代青海地区佛教盛行,如今西宁北禅寺的两尊露天金刚像雕成于唐代。()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