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石灰吟》这首古诗中,表现作者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石灰吟》这首古诗中,表现作者高尚节操的诗句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9~20 题。 听张立本女吟 高 适 危冠广袖①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9~20 题。

听张立本女吟

高 适

危冠广袖①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第 19 题 诗中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石灰吟》的作者,于谦是清朝人,借对石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这首诗中引用了四处典故,请例举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这首诗中引用了四处典故,请例举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根据诗中意境如何评析首联两句?(3分)

(2)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触发的怀乡之情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

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A.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B.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的思想感情

C.写出作者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的诗句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诗中直接抒情、表达出作者喜出望外的情感的诗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以下关于《雪花的快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首诗也是如此,诗歌最后两节中的“她”仅仅是作者心上人的象征

B.诗中隔行短语的运用,使诗句节奏鲜明,如同乐曲中的回环复沓,旋律鲜明,一叹三咏,注重押韵,使得诗句朗朗上口

C.《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D.在诗的开头,“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瑟瑟:一种碧玉。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诗的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出了江水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风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