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如图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位相是ψ1,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位相是ψ2,到P

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是()。

如图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位相是ψ1,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位相是ψ

A.r2-r1=kλ

B.ψ2-ψ1=2kπ

C.ψ2-ψ1+2π(r2-r1)/λ=2kπ

D.ψ2-ψ1+2π(r1-r2)/λ=2kπ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如图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位相是ψ1…”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点P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点P的距离是r1。波在点S2的初相是φ2,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点P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点P的距离是r1。波在点S2的初相是φ2,点S2到点P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点P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A) r2-r1=kπ

(B) φ21=2kπ

(C) φ21+2π(r2-r1)/λ=2kπ

(D) φ21+2π(r1-r2)/λ=2kπ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相位是φ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φ2, S2点到
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是()。

A.r2-r1=kλ

B.φ2-φ1=2kπ

C.

D.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两列相干波的强度均为I0,当两列波达到P点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为3,则P点合成波的强度I=()

A.0

B.I0

C.2I0

D.4I0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如图5—12所示,S1、S2为波长λ=8.00m的两简谐波相干波源,S2的相位比S1的相位超前π/4。S1在P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

如图5—12所示,S1、S2为波长λ=8.00m的两简谐波相干波源,S2的相位比S1的相位超前π/4。S1在P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30m,r1=12.0m;S2在P点引起的振动振幅为0.20m,r2=14.0m。求P点的合振动的振幅。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设S1与S2为两个相干波源,相距波长,S1比S2的位相超前若两波在在S1、S2

设S1与S2为两个相干波源,相距波长,S1比S2的位相超前若两波在在S1、S2连线方向上的强度相同且不随距离变化,问S1、S2连线上在S1外侧各点的合成波的强度如何?又在S2外侧各点的强度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波从一种媒介进入另一种媒介,保持不变的是波长

B.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C.振源振动一个周期,波就向前推移一个波长的距离

D.当两列波相遇时总是能够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几列波在空间某点相遇后,仍保持各自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偏振)不变,按照各自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相遇点的电场为各波在该点单独作用的电场矢量和,这就是所谓的光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几列波在空间某点相遇后,仍保持各自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偏振不变,按照各自原来的方向继续传播,相遇点的电场为各自在该点单独作用的电场的矢量和,这就是所谓光的独立传播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驻波是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同方向传播时互相叠加而成的一种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彼此相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波称为()。

A.波的叠加

B.干涉

C.驻波

D.惠更斯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两列应力波相遇,在相遇区域内,应力波有什么特性

A.反射、透射

B.散射

C.叠加

D.弥散(衰减)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