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自然或人为因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的危害的现象指的是大气污染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自然或人为因素使大气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物…”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在近百万年的地球气温变迁中,严寒的冰河期和温暖的间冰期曾交替出现。在冰河期,陆地冰川遍地,海水相对减少,海平面比今天要低100~145米。而在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比今天要高15~30米。今天,人类居住的地球冰河尚未完全消失,可认为是处于冰河期的末尾。现在令人关注的是:地球今后是继续变暖使冰河期彻底结束而迎接间冰期到来呢?还是再次从寒冷又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人类对此虽尚难以预测,但“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能给我们提供某些启示。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虽然极其渺小,但因为地球表面温度的平衡是以十分微妙的力学关系来维持的,只要对它施以较少的能量,就有打破热平衡的可能。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也能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和热能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气温发生变化。而导致地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投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即能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不致逸入宇宙空间,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地面温度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即为“温室效应”。而“阳伞效应”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大气中除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尘埃外,人为因素产生的尘埃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通过工厂、交通工具和家庭炉灶及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烟尘、废气,正越来越多地散发着大量的微尘离子,造成大气污染。对大气尘埃的气候效应,一般认为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和削弱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这样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尘埃所起的这种“遮阳伞”的作用称为“阳伞效应”。此外,尘埃还有吸湿特性,可把周围的水汽凝结在自身表面,促进和增加层云雾的形成。云雾又能阻挡和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也可使地面降温。如果大气污染使下层云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就会使冰河期再现。综上可看出,当______ 因人为的因素而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但这其中是“温室效应”作用强,还是“阳伞效应”影响大,人们还难以定论。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可能面临着一个新的小冰河期的到来。对于这一全球性的气温问题,到底是正在变暖还是逐渐变冷,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之中。(节选自杨叔子主编《探索未知世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有删改)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变化关系的说法,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极其渺小。

B.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从而造成局部气温的变化。

C.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的成分打破地球的热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

D.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自然因素()。

A.森林火灾

B.火山爆发

C.飓风

D.土壤和岩石的风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足够浓度,达到足够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大气温度受自然环境和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随时间、空间而有显著变化,属于一种典型的变温热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对于部—省和部—站通信链路,主备链路应具备实时切换能力。当全部通信链路无法正常工作时(非人为因素或自然不可抗力),应在()小时内修复至少一条通信链路;其他链路需在()小时内修复。

A.0.5;1

B.0.5;2

C.1;1

D.1;2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是不正确的。

A.食品标签应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费者易于辨认和识读。

B.食品标签内容应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

C.食品标签不应与食品或者其包装物(容器)分离。

D.可以对某些含特殊功效成分的普通食品在标签上作出具有预防、保健的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安全隐患的是()

A.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可增强免疫力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D.某些基因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产生有害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转规律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污染物排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转规律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污染物排入大气或水体后,它的迁移规律是受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如风向、风速、光、温、水等) a 的。 b 大气环流和洋流的 c ,污染物能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d 达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例如南极洲的企鹅、北极圈的北极熊以及爱斯基摩人的身上,都发现了DDT的成分。因此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和水体中的迁移规律是极重要的。

②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时,生物对有毒物质有极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例如脂溶性的DDT,在大气中的浓度为0.000003ppm,降落到海水中为浮游生物吞食后,可富集成0.04ppm,为大气富集的一万三千倍。浮游生物为小鱼所吞食,小鱼体内DDT浓度增加到0.5ppm,为大气富集的十四万三千倍。小鱼再被大鱼吞食,大鱼体内DDT浓度增加到2.00ppm,为大气富集的五十七万二千倍。大鱼再为水鸟吞食,水鸟体内DDT浓度可高达25ppm,为大气富集的八百五十八万倍。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终毒害人类,使人类发生各种公害病。例如水俣病是汞中毒;骨痛病是镉中毒;脱发症是铊中毒;婴儿的白血症是由于硝酸盐化肥中毒的结果。所以,研究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规律,防止毒物转移到人体,也是环境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③污染物的毒害还可以改变生态系统成分,或者通过改变能量蓄存的大小和输入对输出的比率,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物还能破坏化学信息系统,导致生物信息传递的混乱,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污染物还可能破坏某些生物性激素及性引诱剂系统,降低其繁殖的能力。

④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有污染环境毒害生物的一面,而生态系统也有自净污染物能力 的一面。如大气流动能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水、土壤中生物氧化、微生物的分解及水的稀释,也能降低其中的毒物含量;而植物则具有很强的吸毒解毒的能力。有人用每升含氰三十毫克的污水灌溉春油菜,土壤中的氰经四十八小时后基本分解完毕;酚进入植物体后,植物能把酚转变为糖甙而失去毒性;氰进入植物体后与丝氨酸结合形成腈丙氨酸,再转化为天冬醯胺及天冬氨酸而自行解毒;二氧化硫进入植物体后能形成剧毒的亚硫酸,而植物又能把亚硫酸氧化为硫酸,减毒三十倍。所以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环境要素和生物对有毒物质的自净能力和容量,同样是环境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依次填入第①段a、b、c、d四处的词语和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影响 由于 制约 因此

B.制约 由于 影响 甚至

C.制约 因为 影响 因此

D.影响 因为 制约 甚至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溶液中可能含下列物质的某些成分:H3PO4,NaH2PO4,Na2HPO4,HCl,取该溶液25.00cm3,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时用

某溶液中可能含下列物质的某些成分:H3PO4,NaH2PO4,Na2HPO4,HCl,取该溶液25.00cm3,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时用去0.2500mol·dm-3。NaOH溶液31.20cm3。另取25.00cm3试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时用去上述NaOH溶液42.34cm3。问该溶液含上述哪几种成分?浓度各为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接上题:(2)木星大气中氢气含量约为90%。下列关于影片中点燃木星情节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木星大气中缺乏可燃物,所以该情节不合理

B.当地表大气被木星引力吸引后,带来的氧气能支持氢气燃烧,所以该情节合理

C.若要点燃木星,需要设法使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或超过氢气的着火点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