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用T10钢制作的简单刀具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热处理1→切削加工→热处理2→磨削。试写出工序中各热处理工艺的名称和作用。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用T10钢制作的简单刀具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热处理…”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拟用T10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

锻造—热处理1—机加工—热处理2—磨加工

(1)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

(2)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拟用T10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制定最终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冷却介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拟用T10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1)试写出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2)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3)制定最终热处理工艺规定(温度、冷却介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用15钢制作一要求耐磨的小轴(直径20mm),其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其中机加工后一热处理工序的名称为(),目的是为了提高表面硬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用Tl0钢制造直径较大的钻头。其工艺路线为:锻造一热处理一机加工一热处理。

(1)写出其中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2)制定最终热处理(即磨加工前的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并指出钻头在使用状态下组织和大致硬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用T10A钢制作冷冲模,其工艺路线如下:锻造→热处理1→机加工→热处理2→精磨

(1)写出各热处理名称及作用;(2)指出各次热处理后的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45钢普通车床传动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高频淬火m回火。试问锻后应进行何种热处理,为什么?常用淬火介质及冷却特性;(H)。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2)在室温下,含碳0.8%的钢其强度比含碳1.2%的钢高;3)在1100℃,含碳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生铁不能锻造;4)绑轧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用钢丝绳(用60、65、70、75等钢制成);5)钳工锯T8,T10,T12等钢料时比锯10,20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6)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插齿刀是加工齿轮的刀具,形状复杂,要求具有足够的硬度(63~64HRC)和热硬性,选用W18Cr4V制造,要求:

(1)编制简明生产工艺路线。

(2)说明各热加工工序的主要作用。

(3)说明最终热处理工艺参数(加热温度)及处理后的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加工45钢机床主轴工艺路线如下:下料—锻造—热处理1—粗加工—热处理2—精加工—热处理3—磨削加工。

请问三个热处理各是何工艺?其目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下,含碳量0.8%的钢的强度比含碳量1.2%的钢高;

(3)变态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

(4)在1100℃,含碳量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量4.0%生铁不能锻造;

(5)钢锭在950-1100℃正常温度下轧制,有时会造成锭坯开裂;

(6)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约1000--1250℃)下进行热轧或锻造;

(7)钢铆钉一般用低碳钢制成;

(8)绑扎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用钢丝绳(用60,65,70,75等钢制成);

(9)钳工用锯T8,T10,T12等钢料比锯10,20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10)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