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它们各占地球表面比例约为()

A.3:7

B.7:3

C.5:5

答案
收藏

B、7:3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它们各占地球表面比例约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占全球面积的()

A.71%

B.73%

C.75%

D.77%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上,通过的方式是()。A.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大气中B.一些海

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上,通过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大气中

B.一些海洋生物进入陆地生态系统

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断会有一些物质进入海底沉积层,在分解者还来不及把它们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盖

D.海底沉积物被冲积到陆地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

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是()。

A.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B.陆地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

C.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最大

D.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海洋表面积占地球总表面积的比例是()。

A.51%

B.61%

C.71%

D.81%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油水喜好所谓的几分油是怎么划分的/()

A.油水比例指的是油和水的占比五分油指的是占油水的一半比例

B.四分油是指锅底由40%的油水加60%的水组成

C.五分油是指油水与水各占锅底50%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为保护海边建筑免遭海洋风暴的袭击,海洋度假地在海滩和建筑之间建起了巨大的防海墙。这些防海墙不
仅遮住了一些建筑物的海景,而且使海岸本身也变窄了。这是因为在风暴从水的一边对沙子进行侵蚀的时候,沙子不再向内陆扩展。如果上述信息正确,从其出发,下列哪一项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

A.由于海洋风暴的猛烈程度不断加深,必须在海洋和海边建筑物之间建立起更多高大的防海墙。

B.即使是在海滩被人类滥用的时候,它们对于许多使用它们的野生物种的生存来说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C.用来保护海边建筑的防海墙如果要保护那些建筑,它们自己最终不会被风暴破坏,也不需要昂贵的维修和更新。

D.对于一个想要维护自己海滩疗养地功能的海边社区来说,通过建筑防海墙来保护海边的建筑的努力,从长远来看,其作用是适得其反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1988年,波罗的海有很大比例的海豹死于病毒性疾病。然而在苏格兰沿海一带,海豹由于病毒性疾病而
死亡的比率是波罗的海的一半。波罗的海海豹血液内的污染性物质水平比苏格兰海豹的高得多。因为人们知道污染性物质能削弱海洋生哺乳动物对病毒的抵抗力,所以波罗的海内海豹的死亡率较高很可能是由于它们的血液中污染性物质含量较高所致。下面哪一点如果正确,能给上述论述提供最多的附加支持?

A.绝大多数死亡的苏格兰海豹都是老的或不健康的海豹。

B.杀死苏格兰海豹的那种病毒击垮受损害的免疫系统的速度要比击垮健康的免疫系统的速度快得多。

C.在波罗的海海豹的血液中发现的污染性物质的水平略有波动。

D.1988年,在波罗的海内除了海豹之外的海洋生哺乳动物死于病毒性疾病的死亡率要比苏格兰海岸沿海水域的多得多。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占地面积是60㎡的教室与4平方厘米的邮票。它们的面积比是()

A.15:1

B.1500:1

C.150000:1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陆龟蒙《冶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陆龟蒙《冶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被人注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西南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因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主导话语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视角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阅读第一段文字,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

B.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东”与“春”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C.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意在表明,“东风”常常可以指代“春风”。

D.“东风随春归”意思是东风随春天而至,所以作者说可以用东风解释春风。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方位词“东”总是与季节词“春”互相替代,这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

B.亚洲内陆和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使中国的东南季风出现在春夏期间。

C.在古代中国,如果不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办法明确。

D.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海洋的热容量总是比陆地大,所以空气总要从海洋流向陆地。

B.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气候受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的影响很大。

C.东南西北等地理方们的具体确认,是通过叙述者的来确定的。

D.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及冈底斯山等,是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

对于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自然界的东南季风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

B.中原在地域辽阔的中国,长久拥有主导话语权。

C.西南季风以及西北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D.受农耕文化以及气候的影响,“东风”的说法比较广泛。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A.29%

B.39%

C.21%

D.71%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 A.两地
的震级和烈度相同 B.甲地的震级和烈度比乙地大 C.两地烈度相同,甲地震级比乙地大 D. 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