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成考(专升本)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36 题 “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 33~35 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 33~35 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

第 33 题 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您的答案】

【参考解析】:《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人,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主人公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轻来悄走的复杂心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首尾二节,然后叵答 30~32 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首尾二节,然后叵答 30~32 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30 题 这两节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二)阅读《再别康桥》首、尾两节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谈谈两节诗之间相互呼应的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二)阅读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

(二)阅读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

从这个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小说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

阅读小说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第 36 题 这里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形象的?(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风波》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

阅读《风波》片段,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辩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第 36 题 这段文字如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

【您的答案】

【参考解析】:这段是小说的结尾。说明风波过后,农村依然是一潭死水,没有丝毫改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愚昧麻木落后,深入揭示了人们精神受毒害的严重程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 49~50 问题。 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 49~50 问题。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 49 题 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戴望舒

B.徐志摩

C.沈从文

D.郁达夫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