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成考(专升本)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二)阅读培根《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

(二)阅读培根《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底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做出节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末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末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末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末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这段文字强调了哪三种治学方法?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二)阅读培根《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

(《论学问》)

请回答:

(1)这段议论的论点是什么?(3分)

(2)这段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3)这段文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一)阅读鲁迅《忆韦素园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

(一)阅读鲁迅《忆韦素园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数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二)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

(二)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试说明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是怎样阐释治学的目的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0~32 小题。 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

阅读《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0~32 小题。

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的“义气”只重视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大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奸臣宦官,都是集体行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但是这重表现里似乎积极的“气”更重于消极的“节”。

第 30 题 作者认为“气”与“节”有什么区别?(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朱自清《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

阅读朱自清《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鲒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

第 33 题 这段话可分几层意思?它们的关系如何?(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朱自清《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

阅读朱自清《论气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入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

第 36 题 这段话可分几层意思?它们的关系如何?(4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