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会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留美幼童剪掉辫子、穿上西服的现象。清政府认为其言行举止受美国同化“而渐改其故态,不合礼仪、满身恶习”,而促使其“凄然回国”。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服饰成为反清斗争的符号

B.清政府停止派遣留美幼童

C.西化与传统之间矛盾重重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

答案
收藏

C、西化与传统之间矛盾重重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留美幼童剪掉辫子、穿上西服的现象。清政府…”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辛亥革命时期、邹容剪辫子成为我国发式革命的先驱。()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裙子、短裤、拖鞋、凉鞋、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帽内。从事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时,应戴手套和穿专业的防护服。()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曾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6~38 小题。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曾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他们没有说。”

“成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第 36 题 这段文字动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2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机体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在生长发育上,形体增长较前减慢,各种生理功能逐渐完善,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年龄分期。

A.幼童

B.幼儿

C.乳儿

D.初生儿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辫,修剪成西式短发”。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明治政府()

A.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19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广泛流行“富国强兵”的口号。7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强调“富民”或“利民”重要性的思潮。如1875年郭嵩焘提出政府应该鼓励人民从事现代航运业和制造业,因为国富和民富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思想转变()

A.表明洋务运动宗旨的转变

B.反映了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C.表明政府重视民族工商业

D.说明洋务派阵营发生分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第三次军事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与中国的()时期基本相当。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从()开始的。

A.推广优良棉种

B.创办农务学堂

C.设立纺织厂

D.设立纺织局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C.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对鲁迅《风波》一文表述错误的是

A.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

B.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

C.小说塑造了七斤这一新式农民形象

D.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