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计算机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小明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某日午休时,小明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小刚打闹,幼儿园老师余某因外面接电话而未能发现和制止,小明将小刚的头打伤。对于小刚的损害,不应承担责任的有()。

A.小明的母亲

B.幼儿园

C.小明的父亲

D.余某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小明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某日午休时,小明在幼儿园与小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男,17岁,父母离异,长期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目前在长兴某公司上班,每月4600元。某日,因病就医,工作人员乙应该向谁告知()

A.甲

B.甲的母亲

C.甲的父亲

D.甲的亲哥哥(20岁)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甲5岁,父母离异后由其母抚养。某日,某甲在幼儿园午餐时与小朋友某乙发生打斗,在场的带班教师某丙未及时制止。某甲将某乙推到在地,造成某乙骨折,花去医药费3000余元。对某乙的损失()。

A.某甲之母应承担赔偿责任

B.如果某甲之母独立承担责任确有困难,某甲之父应承担赔偿责任

C.幼儿园应给予适当赔偿

D.某丙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小明家在地震中受伤,他和他的母亲被送到不同医院救治,父母不在身边,小明当前必须满足的中介需要是()。

A.重要的初级关系

B.经济上的安全

C.无害的自然环境

D.安全的住房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小红自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因学习上缺乏家人的指导,成绩开始下滑,加上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小红变得越来越沉默。下列社会工作者帮助小红的活动中,属于间接介入帮助小红的选项是()。

A.辅导小红的课业

B.让老师给小红介绍学习伙伴

C.舒缓小红的内心压力

D.协助小红家庭申请低保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听力原文: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举办了一次特殊征文活动,主题就是“踏上父母上班的路”,参赛的同学选

听力原文: 上海市教委德育中心举办了一次特殊征文活动,主题就是“踏上父母上班的路”,参赛的同学选择暑假的某一天,跟随爸爸妈妈一起上班,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跟随父母上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上海市教委对1200余份征文进行大致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在随同父母第一次踏上他们上班的行程结束之后,关于父母,大多数学生最想说的一个词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爱、辛苦、感谢、操劳、榜样”;关于生活,大多数学生最想说的一个词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温暖、幸福、辛苦、触动、坚持”。

40.问:这次征文活动是在什么时候举行的?

41.问:这次活动大概有多少人参加?

42.问:关于父母,孩子最想说的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43.问:关于生活,孩子们最想说的几个词中不包括?

(40)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小明,今年7岁,就读小学后,父母发现其考试经常不及格,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但在学校能和同学交流,个人生活能自理,该学生精神发育迟滞的程度为()。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正常

E.临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便将她送给刘芳英抚养。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病半身不遂,养父也离家出走。自此,孟佩杰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独自照顾刘芳英的生活起居,一直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临汾学院录取。为了照顾养母,孟佩杰又“带着母亲上大学”。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孝敬父母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③赡养父母是每一个子女从小就要履行的法律义务④孝敬父母就要爱父母,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11岁男孩,小学五年级学生。主诉:害怕上学,勉强上学则紧张哭闹,如此反复不肯上学已有一年。现病史:患儿几年来没有父母,依靠外祖母生活。1年前,不知何故,开始害怕上学,经祖母反复劝说,仍不肯上学,诉:“害怕上学”,“害怕老师提问答不上来”,“担心作业没做好”。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临上学时特别厉害,闹情绪,甚至哭闹。外祖母无奈,只得同意在家休息,短则半天,长则一两天。由于常常缺课,老师、同学来家劝说,好容易才肯随同学返校。一年中发生过十几次这种情况。患儿说:“脑子里明明知道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一到学校,J心里就觉得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似的,害怕起来”。劝他去上学,他就躲起来,或大声地哭闹。留在家里就不闹,一切正常,随外祖母补习功课,完成作业,还高高兴兴的。现数月已没上学。因长期旷课,校方警告将以自动退学论处,只好带他来看心理医生。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是独生子,自小性格内向、胆小、敏感多疑、依赖性强。出生后父母感情一直不好,经常吵架,父亲也不喜欢他。2岁时父母离婚,父亲再婚,患儿随母亲住,不到一年,即3岁母亲病故,只好依靠外祖母生活,并受到过分的保护。患儿懂事后就感到自己父母离婚很不光彩,觉得自己会受别人欺负,平时很少与邻居朋友来往,更加深了他的内向性格。问题1:患儿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问题2:如何治疗患儿?问题3:护理诊断有哪些?,问题4:护理措施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经纪人小明在给客户反发起的时间在午休、下班时间、和周五晚上对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车某(男,16周岁)与冉某(女,16周岁)系某工厂同事,车某追求冉某,遭拒绝。车某在同事微信群发布信息,称冉某下班后兼职“三陪”,严重干扰了冉某的正常生活,致使冉某得重度抑郁症,数次自杀未遂,被迫离开工厂到医院治疗。车某在同事的劝说下,为冉某支付了治疗费。一年后,冉某病好,回厂上班,要求车某当众向自己道歉,车某拒绝。某日,冉某将车某诱骗到工厂一地下仓库内并锁门离开,3个小时后将其放走。车某报警。公安机关受案后指派民警黄某负责办理。黄某发现车某是其姑表弟,冉某是其姨表妹,建议调解本案。车某、冉某二人提出不通知父母到场。调解到一半,冉某提出,一年前车某造谣毁坏自己名誉,后果很严重,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某构成诽谤罪,冉某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行为

B.黄某办案中发现车某、冉某与本人均为表亲关系后,应当主动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回避,同时停止案件调查

C.公安机关开展调解工作时,可以根据车某、冉某的要求,不通知双方的父母到场

D.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车某涉嫌犯罪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