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为

A.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B. 没有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C. 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观点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①否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1)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3)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4)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5)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6)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1)、(2)、(4 )

B.(1)、(5)、(6)

C.(2)、(3)、(5)

D.(3)、(4)、(6)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

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第 21 题 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大意。(4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韩国的饮茶历史可源自新罗时代(),已用茶为祭品。

A.约668年

B.约357年

C.约566年

D.约916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句中的“轨”是()。

A.名词

B.名词的使动用法

C.名词的意动用法

D.名词用如动词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率赂秦耶 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 厥:代词,其③暴霜露,斩荆棘 暴: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 厌:厌烦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⑥始速祸焉 速:很快⑦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⑧苟以天下之大 苟:姑且⑨或未易量 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侵略()

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

C.③④⑥⑧⑩

D.②④⑥⑨⑩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韩非子·五蠹》)

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时任宰相、太师等职)始印五经,已(通“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记载可作为活字印刷发明的证据之一

B.雕版印刷在隋唐时期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

C.活字印刷术出现后迅速取代了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普遍具有方便、神速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A.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B.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

D.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

材料三: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

(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 传胪”。

(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