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两列应力波相遇,在相遇区域内,应力波有什么特性

A.反射、透射

B.散射

C.叠加

D.弥散(衰减)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两列应力波相遇,在相遇区域内,应力波有什么特性A.反射、透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P点的距离是r1;波在点S2振动的初相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P点的距离是r1;波在点S2振动的初相是φ2,点S2到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是什么?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P点的距离是r1;波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两列相干波的强度均为I0,当两列波达到P点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为3两列相干波的强度均为I0,当两列波达到P点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为3,则P点合成波的强度I=(),则P点合成波的强度I=()

A.0

B.I0

C.2I0

D.4I0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点P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点P的距离是r1。波在点S2的初相是φ2,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点P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点P的距离是r1。波在点S2的初相是φ2,点S2到点P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点P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A) r2-r1=kπ

(B) φ21=2kπ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点P相遇,波在点S1振动的初相是φ1,点S1到点P的距离是r1。波在

(C) φ21+2π(r2-r1)/λ=2kπ

(D) φ21+2π(r1-r2)/λ=2kπ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简谐振动的单一物体机械能守恒;在波动中的单一质点也是做简谐振动所以也机械能守恒

B.振动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相遇,会产波的干涉现象

C.平面简谐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衰减情况可以用比尔-朗伯定律计算

D.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平均能量,称为波的强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

B.只有两列横波相遇时才能发生干涉

C.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是衍射现象

D.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是波源的频率变化的缘故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A、B两相干波源的位相差为π/2,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两波无衰减地传至空间C点相遇。设在该介质
中,波长为λ,lAC=(5/2)λ,lBC=10λ,则C点处质点的振幅A为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相位是φ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φ2, S2点到
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是()。

A.r2-r1=kλ

B.φ2-φ1=2kπ

C.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相位是φ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φ2

D.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相位是φ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φ2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波从一种媒介进入另一种媒介,保持不变的是波长

B.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C.振源振动一个周期,波就向前推移一个波长的距离

D.当两列波相遇时总是能够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大

B.用2×106 Hz的超声波检查胆结石(该超声波在结石中的波速为2 250 m/s)是因为超声波的波长短,遇到结石时不容易发生衍射

C.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D.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其中某个振动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如图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位相是ψ1,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位相是ψ2,到P
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是()。

如图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1点的初位相是ψ1,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位相是ψ

A.r2-r1=kλ

B.ψ2-ψ1=2kπ

C.ψ2-ψ1+2π(r2-r1)/λ=2kπ

D.ψ2-ψ1+2π(r1-r2)/λ=2kπ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