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古诗所写的事物与诗人在它身上所寄托的品格、志向不匹配的一项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写的事物是竹子,寄托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气节

B.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所写的事物是青松,寄托了诗人顽强坚忍过、高洁不屈的品格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所写的事物是荷花,寄托了诗人孤高傲世、高洁顽强的品格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所写的事物是墨梅,寄托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情操

答案
收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所写的事物是荷花寄托了诗人孤高傲世高洁顽强的品格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古诗所写的事物与诗人在它身上所寄托的品格、志向不匹配的一项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三)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也虞世南:唐初名臣,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正直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藉:同“借()

A.这首诗入笔高远,格调清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高远的志向和不俗的品格

B.第一句写出了蝉的外形与食性特点,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像垂下的帽带,饮清露的清写出了蝉品性高洁

C.第二句中流响写出了蝉鸣叫声之清逸响远,疏桐指枝干高挺的梧桐,声响从疏桐中传出,悦耳动听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蝉声远传,往往是秋风所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对《青玉案•元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寓(比)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B.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C.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D.一改豪放,尽显婉约。写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尽显婉约之风,与豪放派代表词人刚劲风格不相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关于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正确的选项是()

A.苏轼和惠崇一个写诗,一个作画,同时完成诗与画

B.苏轼题诗在先,惠崇作画在后,共同完成诗配画

C.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与其他形式的叙事艺术不同,戏剧如果要成功的话,必须通过反映观众所关心的事物和价值,把欢乐带给直接的观众。一部小说可以通过数月甚至数年获得成功,但是戏剧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因此,王朝复辟时期的成功戏剧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爱好和态度的良好标志。上文的作者假设了什么?

A.为王政复辟时期观众所写的戏剧不能够吸引现代观众。

B.作为叙事艺术的形式,戏剧高于小说。

C.王朝复辟时期的观众能代表那个时代整个人口。

D.一般,爱看戏的人和爱读小说的人是相互区别和相互排斥的群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时总是感叹悲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这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鲤鱼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还使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望子成龙的期盼。()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课文《月是故乡明》中,月亮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古人也常常用月亮寄托自己丰富的情感,下列哪句诗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项不同()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 19~20 小题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 19~20 小题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第 19 题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11~15 题。 从根据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诗歌的欣赏活动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11~15 题。

从根据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诗歌的欣赏活动理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像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几乎来作描写与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连,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吧……”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显现。这是想像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的短诗《沙扬娜拉一首》,以为佐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你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我们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像活动的。从速一朵水莲花出发,想像那女郎的美丽、多情、柔情似水而又充满了离别的轻愁。为什幺说这是再创造?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士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像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该受到鼓励的这种想像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像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也可以在一声充满“蜜甜的忧愁”的“沙扬娜拉”中,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就是说,他可以把自身想像为诗中的人。

但是,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它的特点在抒情。因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注】文中“沙扬娜拉”即口语“再见”的意思。

第 11 题 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阿创造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面关于这首诗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

A.诗中化用了晋代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B.诗歌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C.诗人借赞美梅花表达自己的志向,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赞颂墨梅的高洁品格,表现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个体的需要

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