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计算机类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当入射光的波长为 0.05 nm的X射线时,在康普顿散射实验中能传递给一个电子的最大能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当入射光的波长为 0.05 nm的X射线时,在康普顿散射实验…”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波长为0.04 nm的X射线经物质散射后产生康普顿效应。若散射角等于90°,试求:(1)散射光波长;(2)反冲

波长为0.04 nm的X射线经物质散射后产生康普顿效应。若散射角等于90°,试求:(1)散射光波长;(2)反冲电子获得的能量;(3)反冲电子动量的大小和方向。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光栅宽为5 cm,每毫米内有400条刻线。当波长为500 nm的平行光垂直入射时,第四级衍射光谱处在单缝
衍射的第一极小位置。试求: (1)每缝(透光部分)的宽度; (2)第二级衍射光谱的半角宽度; (3)第二级可分辨的最小波长差; (4)入射光改为光与栅平面法线成30。角方向斜入射时,光栅能分辨的谱线最小波长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关于氢原子能级的跃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波长为60 nm的X射线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出自由电子

B.用能量为10.2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C.用能量为11.0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D.用能量为12.5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

A.通过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

C.通过电子双缝实验,发现电子的干涉现象

D.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波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如图,关于氢原子能级跃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1nm=10-9m,普朗克常量h=6.63×10-34 ,光速c=3×108m/s)()

A.用波长为 60 nm的X射线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出自由电子

B.用能量为10.2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C.用能量为11.0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D.用能量为12.5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已知光波的波函数为E(x,t)=103sin[π(3×106x-9×1014t)]V/m,则该光波的波长为()nm。

已知光波的波函数为E(x,t)=103sin[π(3×106x-9×1014t)]V/m,则该光波的波长为()nm。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关于康普顿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当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后,光子能量减少

C.当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后,光子频率增加

D.当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后,光子质量不变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的间距为0.3mm,用汞弧灯加上绿色滤光片照亮狭缝s。在离双缝1.25m的观察屏上两条第5级

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0.43mm。

试计算入射光的波长,如果所用仪器只能测量△x>5mm的距离,则对此双缝的间距d有何要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氦—氖激光器发出波长为633 nm的激光,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1mW时,每秒发出的光子数为()

A.2.2 X1015

B.3.2 X1015

C.2.2 X1014

D.3.2 X1014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已知方解石的晶格常数为0.303nm,X射线以30°的掠射角入射,观察到第一级反射极大,X射线的波长为( )

A.0.303nm

B.0.152nm

C.0.606nm

D.0.525nm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